每周考点 华工考研每周考点:主要是华工各专业考研核心考点,帮助大家快速把握考试关键,进行快速查缺补漏。
相关科目:英语笔译448 相关知识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文学
#1、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动荡离乱的四百年间,社会思想极其复杂又极其活跃自由。受时风影响,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色彩纷呈,名篇佳作大量涌现。 汉末建安诗坛以“三曹”为核心,“七子”为羽翼,形成邺下文人集团,他们逞才使气,慷慨悲歌,留下“建安风骨”的独特艺术魅力,还有由阮籍、嵇康等组成的“竹林七贤”;晋宋之交的陶渊明用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洗尽玄言诗的深奥难懂,与此同时,谢灵运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齐代的谢朓也是创作山水诗的优秀诗人,合称“大小谢”;南北朝民歌风格迥异,南朝《西洲曲》和北朝《木兰诗》遥相辉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的代表。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二个百家争鸣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创造力的时期。
“三曹”“七子”与建安文学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于善于运用乐府旧题反映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抒发时光匆匆,人生苦短的感叹,奠定了建安文学的情感基调,代表作有《蒿里行》。 曹丕(187-226年),《典论·论文》是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曹植(192-232年),被誉为“绣虎”,“三曹”中数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最大,代表作《铜雀台赋》《洛神赋》《白马篇》《美女篇》等。 “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 “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创作了很多反映社会动乱现实与民生疾苦的 作品,又表现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理想与壮志,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作品,形成了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这种文学艺术特色被称之为“建安风骨”,建安文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竹林七贤与正明又导 曹魏后期,政局异常混乱黑暗,此时的诗人有很强的危机感,幻灭感。高涨的政治热情,政治理想随着时局的变化逐渐冷却,所以抒写个人精神苦痛,内心忧愤的诗增多且诗歌受到清谈风尚的影响逐渐与玄理结合,含蓄隐约,与建安诗坛形成了不同的诗歌风貌, 称为“正始之音”。正始文学的代表“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 伶、阮咸。其中,数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他的文学成就充分体现在其政治抒情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政治生涯和心理感受的真实记录。 嵇康(223—262年),字夜叔,代表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
《搜神记》与鬼怪世界 志怪小说,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记述神仙方术,鬼怪妖魅,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的小说,与志人小说相对而言,它的兴盛与当时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盛行有关。志怪小说对后世影响巨大,唐传奇即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干宝(?一339年),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突出代表,《搜神记》中的许多故事都是非常优美动人甚至是惊心动魄。 《搜神记》中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名篇《干将莫邪》《董永》《东海孝妇》《嫦娥奔月》等。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牧歌 田园诗,是以描写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农务劳作体验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田园说也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产物。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致力于田园诗歌创作的诗人,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他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对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或名潜,字渊明。代表作:《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鲜活生动的自画像,也是他人生志趣的真切表露);《桃花源记》(陶渊明对自己心目中 理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细描慢绘);《归去来兮辞》。 最能代表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是他大量的田园诗,很多我们都耳熟能详,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
狂傲放浪的山水诗人谢灵运 山水诗,中古诗歌的一种体式,产生于晋宋之间,与田园诗的产生时代,背景大致相当。由谢灵运开创,山水诗让自然界的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成为诗歌吟咏描摹的对象,使中国诗歌的题材扩大了,并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尚,把诗歌从枯燥无味的玄言中解放了出来,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与趣味的产生。 谢灵运(385-433年),他与谢朓并称为“大小谢”。谢灵运的诗写得确实富丽精 工,他诗中的许多佳句脍炙人口,被后世长久垂范,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 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白岸亭》),“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如果说陶诗是写意的山水画的话,那么谢诗就是写实的工笔画。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志人小说,就是记录人物逸闻轶事,言谈举止的小说,志人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盛行开来,这和当时社会喜好品评人物,崇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就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年)。《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人物言行的志人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关于魏晋风度的故事集。此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三十六门,即三十六篇。鲁迅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教科书,其中所呈现的魏晋风度成了一种人格范式,让后世文人学士顶礼膜拜。
文学批评家刘勰和《文心雕龙》 骈文,形成于六朝,又称“骈体文”或“骈俪文”,“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 六字句,所以也称为“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其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在声韵上讲究平仄对仗工整的铿锵和谐,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刘勰(约465—约532年),字彦和。《文心雕龙》一书将传统文学观念与时代思潮相结合,认真总结了历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的丰富经验,构筑起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之于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意义,如同里程碑,总结过去,指引未来;《文心雕龙》一书虽为议论文,但本身却采用骈文写成,使骈文说理的艺术更臻于极致。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两种。南朝民歌大部分产生于城市,多半出自于商贾,歌女,船户,中下层文士,以及市民之口,述说着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与内心情感,男女之情是人们不厌其烦反复咏唱的内容,比如情意缠绵的《西洲曲》,堪称南朝民歌中的绝佳之作。总之,南朝民歌给人的整体感觉都是清新艳丽,浪漫色彩浓厚,基调哀怨伤感,少欢娱之辞,南朝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双关隐语。 北朝民歌风格迥然有异,北方高峻巍峨的大山和广袤的原野养就了他们胸怀开阔的性格与精神气质,他们作歌抒怀,直率粗犷,质朴刚健。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与南朝的《西洲曲》遥相辉映,并举为“双璧”。
加入华工考研各专业【微信交流群】 请加微信号:scutky8(备注年份+报考专业),获取免费直播课入场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