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生介绍
 25届华工公共管理Z学姐,初试成绩395+,其中专业课共260+,初试前五名,总成绩前五名。 
2 考研经历分享 择校方面,比较重要的是院校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地区、历年复试线、报录比、复录比这几点。考研时我只想去985并且不考虑调剂或者二战,因此我会优先选择竞争不是特别激烈的学校。
广东在政治英语这样的公共课算得上是考研水区,主观题给分比较松,加上我个人未来就业也准备在珠三角地区,就把目标院校的范围划在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中大近几年的复试几乎都刷掉一半人,高分被刷的风险很大,而且存在歧视本科的情况,很可能努力个一年半载进入复试结果被刷,所以我果断放弃了中山大学,把目标定在华南理工。
官方参考书目是四本,但是专业课二的第二本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近几年没有考过。近几年华工的复试基本上不刷人,25年进复试33人最后录取28人,初复试分数占比是六比四,因此复试的压力也比较小。
华工公共管理专业的考试题目都比较常规,基本就是课本中的内容,并且不考数学,专业课二仅有一年考过计算题也是很简单的题目,对数学不好的同学很友好,因为参考书目少,其他专业跨考也是很好的选择。
3 各学科全年备考规划分享 【英语】 今年英语一的史诗级难度让很多专业课高分的同学因为英语过不了线被卡非常可惜。我的英语四六级都是530+,基础还算可以但也不是很好,主要是听力部分比较差,考研英语中没有听力这一项,阅读占大头。
最近几年英语的很多阅读题目都考察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把握,定位找关键词句这样的方法肯定是不够的,所有技巧都是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只有先看的懂了才能判断作者的感情和题目究竟想问什么。
1. 词句: 我的英语开始的比较早,从寒假就开始准备了,不过这个阶段主要是背单词,我就是在手机上用不背单词背诵的,其他APP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我没有购买实体单词书,背着很不方便,单词是要从头到位进行的,从第一天到考前一天都要坚持。
还可以看看长难句的课程,因为出题基本都是出在长难句上,特别是对于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如果直接开始大篇幅地看真题会很痛苦。
2. 阅读: 建议大纲词汇背完一遍后再去做真题,侧重2010年及以后的题目,2010是道分水岭,区分了英语一二,更有针对性。真题是很珍贵的资料,做一套就少一套,所以做题不要求快,也不求刷多少遍,但每做套都要有一套的收获,而且每次做完必须把不熟悉的单词和词组都进行总结,每晚睡前复习,每天2篇即可,不要觉得少,总结完生词和词组后,可以配合唐迟的课程对文章的出题规律、答题技巧等进行进一步理解。前期不要太过在意正确率,错的多很正常,心态要放平稳。  第二遍阅读我基本是整套刷的,卡着时间连续做完一套卷四篇阅读,大概控制时间70分钟内,最好是在下午的时候做,提前适应考试的感觉。每一套坐下来及时复盘查缺补漏,想想为什么会二次出错,还有哪些词句不理解。总结题目的技巧,比如在转折词后大概率出题、常见错误选项的特点等。
3. 小三门: 翻译我没有专门学习过,平时阅读长难句的积累锻炼我认为已经够了,多练几套真题之后对照答案,许多真题的翻译答案很简略甚至比较抽象,可以在网上搜一搜逐字对照翻译,重点是把意思写出来通顺,不要求多有文采。
完型占的分值很少,考试一定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完型上,可以放到最后做,完型的技巧性比较强,很需要语感。推荐易熙人老师的课,能学到很多技巧!
新题型一定不要傻呼呼地去翻译全文,非常考验技巧,有时做题方法用对了我做完一道排序题全对只需要五分钟,如果不用对方法可能半小时都无从下手。所以一定要听课,每位老师教的方法不太一样,最好只跟一位老师,我听的是马天艺老师的课。
4. 作文: 作文10-11月左右开始,最好早一点,这两年作文出题都很新颖,所以一定要多花时间多掌握几种文章的写法,不能仅仅指望最后几天背背模板就可以,最好把英语一二所有作文体裁都掌握。今年考英语我就是因为一开始就写作文,看到纯图表题两眼一黑,写得也不好,影响后面心态。
【政治】 暑假开始学习政治,肖1000+2倍速徐涛强化课(主要是马原和毛概)+核心考案同步进行,肖1000上有部分题目的知识是徐没讲过的,就要补充在核心考案上,这是因为肖1000是针对肖《精讲》出的,更加全面,而徐的课和核心考案则主要是针对一些核心知识点。这个阶段主要是理解,打好基础,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背诵。
九十月份肖老的背诵手册才是选择题重点,配上老师的带背,类似苏一、空卡、韩雪这类的老师都可以,简直每天跟带背+二刷肖1000,以及后面的肖八,必须把肖八的每一题每一选项都搞懂,网上会有很多老师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可以在小程序上都做一做。
主观题主要还是以肖四为主,完全押中原题几乎不可能,但只要把肖四背明白考试肯定有话写。不要自己傻背,去看其他老师的带背,会整理框架和重点方便记忆,推荐空卡的肖四带背,结合图记忆,还有一些万能模板很好用。
专业课 1. 参考书目 626公共管理基础与前沿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陈振明,《公共管理导论(第六版)》欧文休斯。
主要以陈的书为主,除了战略管理一章没有考过,其余每章都很重要。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多,我第一遍把整本书看完,到最后觉得什么知识也没吸收。因此不能盲目背诵,重要的是建立这本书的知识框架,把各章节串联起来,其实这本书的整体思路就是介绍我国从传统的政府独立行动、中央集权、层级节制、重视过程的公共行政范式向多元协同治理、简政放权、缩减层级、目标导向的公共管理范式的转变。政府的作用从传统的“划桨”到“掌舵”再到“服务”的变化趋势。第一部分是介绍公共管理学这门学科,第二部分介绍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主体,即公共组织(结构、体制、行为、环境、变革)、政府(改革与治理、府际关系、作用、工具),第三部分介绍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公共政策、人资管理、公共财政、第三部门等)。
另一本国外学者的书,由于国内外研究差异和翻译的原因,很多地方非常绕口背不下来,不建议抱着原书硬啃,推荐看华工考研院的蓝宝书,学长学姐直接把这本书里的知识点列出来了,很有助于理解和背诵。欧这本书主要是以辩证的、探讨的形式,汇集各个学者的不同观点,最后给出作者的总结和评价,更多地是作为一本补充性读物,用于增进对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解。
这两本书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以陈的为主。重点掌握欧这本书单独补充的内容,比如传统公共行政、公共服务、利害关系人和外部环境、数字治理这几章。
829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风笑天,《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第五版)》伊丽莎白·奥沙利文。近几年还没有考察过外国的那本书,我也一点都没看过,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看看。
我花在专业课二上的时间比较少,这两本书主要就是介绍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介绍调查、实验、文献、实地这四种研究,内容都比较贴近我们平时写论文或做科研项目所用到的方法,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我是以蓝宝书的重点为主,把课本的内容作为补充写在蓝宝书上一起背诵。风笑天的这本书一定要看,书中有大量的研究案例,读起来不会像公共管理学那本那么枯燥,通过大量的例子才能更好理解蓝宝书上的内容。
4 专业复习规划 4-6月: 首先做好了解华工自命题的考试题型、考试重点、收集专业课资料等准备工作,接下来把三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我还按照圣才笔记和跟学长学姐购买的资料在书上把重点都画出来。这时候因为大三下还有几门课,以及后面期末考试、学年论文之类的一堆事,花在考研的时间很少。第一遍看书会比较痛苦,效率也很低,不过这个阶段不用有太大压力, 只需要对专业课内容稍微熟悉。
7-8月: 暑假时我购买了华工考研院的蓝宝书,里面把三本书的重点都很有条理的整理出来,并且还附赠近几年真题和模拟题,后面背诵就基本上都是以蓝宝书为主。第一遍先对照参考书把蓝宝书上没有的内容补充以下,第二遍根据蓝宝书给每个章节画一张思维导图,整理一下每章内容的框架。
两门专业课在一天内最好分开时间学,早上626下午829,提前让大脑适应考试的时间。这个阶段可以背诵每章的大小标题,大概能够复述出每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9-10月: 大四开学后就要花大把精力在背诵专业课上了,我每天大概要花四五个小时在专业课背诵上。可以自己先把大段大段的文字都看一遍,梳理一下层次,把一大段话分成几节,然后把里面的重点用笔圈出来。一定要反复背诵,我从一开始两三天才能背诵一章到一天一章,直到考前基本上能够两三天过一轮。
11-12月: 这个时候已经背诵好几轮了,重点是在要锻炼输出能力,每天把背诵任务完成后我都会花一两个小时按照当天复习的部分自己出题模拟考试,必须要控制时间,比如一道五分的名词解释题要六分钟内写完,按题目分数规定时间,控制在题目分值的1.2倍以内。  另外一方面就是拓展知识,对于专业课一需要补充一些时政知识,但华工对时政的考察并不是很多,可以在休息或者睡前多看看;专业课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研究设计,虽然24年没有考,但是会考的几率还是很高的,分值占比也很大,根据蓝宝书上的模拟题和真题以及在网上购买的资料,自己总结出每种设计题的模板,包括问卷、量表、实验、抽样等等。考试之前还需要回归教材,重新回顾整本书的全部内容,防止考到比较偏的地方也不至于一点话都说不出来。
关于考试模拟,在考前至少一次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完整地写完整套卷,但是不用模拟太多次,一门考试就要花整整三个小时真的很耗费精力。我自己也仅仅完整地模考过一次,可以把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这三种题型拆解开模拟,重要的是锻炼输出和控制时间的能力。
5 其它建议 前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防止到后面真正的冲刺阶段精力跟不上,千万不要把自己逼迫的太痛苦。我的时间安排大概是3-6月平均每天三个小时,7-8月平均每天五个小时,9-10月平均每天八个小时,11-12月平均每天十个小时(除了考前一两个月我都会经常给自己放假,不是每天都学习)。时长不能代表一切,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心态,我在考研的这几个月崩溃了无数次,之前我是一个很喜欢和朋友到处玩的人,备考时我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偶尔会和考研搭子吃个饭,然后互相鼓励继续各学各的。不要太关注其他人的信息,网上经常会有很多人散播焦虑,其实只要一直坚持下来已经打败大多数人了。
我在考前几周看见网上其他人已经背了多少轮、写了多少套卷子,我连背都背不顺的时候也感觉完了,最后也还是取得了很满意的成绩。专心关注自己就好,坚持就是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