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期,考研er免不了迷茫、无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自己的内心坚定才是最重要的!五一假期不管是出行还是备考,这些坑要时刻记住,不要踩到!
考研目的不明确
误区一:毕业之后不知道要做什么,同学们都考研,那我也考研好了。 误区二:这个专业好考?就考它了! 一定一定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 有的学校专硕,学硕培养还是有区别的,有的学校区别不大。选择之前多问问自己为啥读研,研究生毕业之后打算就业还是读博呀;考研成功并不是就得到了一切,考研也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工作,所以先想好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再考虑自己考哪个方面的研究生。
考研择校误区
考研择校误区早知道
误区一:考研就要去北上广,不然没有意义 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令人向往,除名校外的同城各高校也能共享许多资源,综合起来有些专业的教学资源甚至要高于综合性院校。此外,如杭州、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再如云南、广西、甘肃等西部大省,都有许多特色院校拥有优势专业值得报考。
误区二:大家都报考某学校/某专业,热门就错不了 热门专业≠好专业,计算机、法律、会计、金融等考研热门专业的报录比一度突破10:1,竞争相当激烈。并且随着经济重心变化,就业形势也在快速变化,某一专业的报考价值,不仅要看当前行业前景和发展潜力,更要从国家远景目标考虑,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
误区三:左右徘徊,频繁更换报考目标 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在几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决,看这个也好,看那个也行。然而,频繁更换目标院校的行为有害无益,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还会影响考生复习的心情。所以,除非出现专业停招等不可抗力,一般不建议备考中途换院校。
误区四:报最贵的考研培训班,就一定能上岸 有些考生寄希望于考研辅导机构,企图交一笔高昂的学费就能一劳永逸。殊不知,考研规划与高考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是一样的,并非依靠某一机构的大数据就能筛选出最适合你的。
误区五:某学长/学姐上岸了,我也一定能成功 有些考生完全照搬前辈的备考经验,试图精准还原别人的备考全程,明白人都知道,这当然不可取。他人的学习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你的能力与水平,可借鉴,不可套用。
如何解决考研误区?
1.衡量自身情况与院校/专业的契合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首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情况,择校前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我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我的兴趣在哪里? 哪些院校开设相关专业? 在自身基础上通过复习,大概能达到什么水平? 我的能力适合冲击哪个层级的院校? 这个层级的几所院校有哪些吸引我的地方? 从自己的理想、兴趣与期望出发,根据学习能力、研究水平,比较各院校的历年专业成绩差异,在自身条件限制下找到最佳契合点,这样的选择往往是最为理性的。
2.评估报考难度,增加上岸可能性
小掌之前分享过的“选择院校必备8大数据信息!什么途径可以获取?”(点击链接跳转原文)教大家如何通过这些数据去选择院校。
3.计划未来发展,选择就业理想区域的学校
相比于是否为名校毕业这一因素,企业在招聘时更加重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例如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岗位的匹配程度。考生择校时需要思考院校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发展需求,与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存在冲突。考虑目标院校/专业就业情况,可参考历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4.学会发掘高校的优势专业
有一些高校虽然综合实力不足,但很有办学特色,在特定领域的专业中很有优势。如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包括了众多“双非院校”,入选学科体现了学校的专业优势。
复习状况百出
1、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干就完了。对考试科目变动、大纲修改、政策变动、扩招缩招等考研相关信息毫不在意。
2、不会做规划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想起来学啥就学啥。
3、做好规划之后不去认真实践,拖延症重症患者,复习的事情总是明日复明日,却不知明日何其多。
4、行动上不够重视,摆不清哪件事更重要,经常打断学习,不具有连续性,比如买一些笔呀,书呀或者喜欢的电子产品就会一直刷物流消息等着。
5、逃不出手机的魔爪,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因为外部原因耽搁了复习的进度,进度慢了学习就吃力,越吃力越不想学习,就越想玩手机,甚至是熬夜玩手机。
6、总是纠结别人的复习进度,会感到自己的复习速度较慢,陷入以为赶进度的死循环,以至于学习像是走了个程序和过场一样。
7、不能够总结知识点,以至于学的知识像一锅粥一样,超级混乱,不够明了,看着会,合上书啥也说不出。知识点学得不够透彻,也没有重复,容易遗忘。
8、心态超级差,动不动就被影响,总觉得学校开个会或者参加个招聘会会直接导致自己考不上研,殊不知在自习室一不小心掏出的手机浪费的时间更多。前期没复习好,就总觉得自己考不上,不断自我怀疑,也不会去找出复习不好的问题所在,不会对症下药。然后好几天学不下去,做一条咸鱼。
来源: 假期需要防骗防盗,考研的坑也要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