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周一讲 由华工大学直系学长、学姐围绕近年高频考点,进行核心概念解析,全方位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重要考点,进行查漏补缺式补充。(小编还贴心的准备了视频版+文字版哦~)
#视频版讲解
注:若视频无法播发,请点击:凝聚态结构
文字版讲解
凝聚态结构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链之间的排
列和堆砌结构,也称为超分子结构。 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聚合物的聚集态结 构具有重要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是存在于中性分子或原子之间的一种弱碱性的电性吸引力。 它有三个来源: ①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一个极性分子使另一个分子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并相互吸引。 ③分子中电子的运动产生瞬时偶极矩,它使邻近分子瞬时极化,后者又反过来增强原来 分子的瞬时偶极矩;这种相互耦合产生静电吸引作用,这三种力的贡献不同,通常第三种作用的贡献最大。
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或惰性气体原子间的作用力,具有加和性,属于次级键。 静电力,是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固有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因为两个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发生相对转动,极性分子按一定方向排列,并由静电引力互相吸引。当分子之间接近到一定距离后,排斥和吸引达到相对平衡,从而使体系能量达到最小值,本质是静电引力,取向力与分子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与分子间距离的3次方成反比。 永久偶极-永久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极性分子之间的永久偶极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作用能一般在13-20 kJ/mol之间,极性高聚物例子pvc、pmma、pva,静电力与温度有关,温度上升,作用力减小。
诱导力 诱导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都存在诱导力。 由于极性分子偶极所产生的电场对非极性分子发生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电子云变形(即电 子云被吸向极性分子偶极的正电的一极),结果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与原子核发生相对 位移,本来非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相对位移后就不再重合,使非极 性分子产生了偶极。 这种电荷重心的相对位移叫做“变形”,因变形而产生的偶极,叫做诱导偶极,以区别于极性分子中原有的固有偶极。诱导偶极和固有偶极就相互吸引,这种由于诱导偶极而产生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取向力外,由于极性分子的相互影响,每个分子也会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其结果使分子的偶极距增大,既具有取向力又具有诱导力。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也会出现诱导力是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其它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它不仅存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诱导力的作用能一般在6-13 kJ/mol,与温度无关。
色散力 色散力在所有分子或原子间都存在。是分子的瞬时偶极间的作用力,即由于电子的运动,瞬间电子的位置对原子核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发生瞬时的不重合,从而产生瞬时偶极。色散力和相互作用分子的变形性有关,变形性越大(一般分子量愈大,变形性愈大)色散力越大。色散力和相互作用分子的电离势(即为电离能)有关,分子的电离势越低(分子内所含的电子数愈多),色散力越大。色散力的相互作用随着1/r6 而变化。 瞬时偶极-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色散力的作用能一般在0.8-8 kJ/mol。色散力存在于一切极性和非极性分 子之间。色散力不受温度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