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考点 华工考研每周考点:主要是华工各专业考研核心考点,帮助大家快速把握考试关键,进行快速查缺补漏。
相关科目:448汉语写作与知识百科 相关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1、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公元589年,隋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公元618年隋被李唐所灭, 虽然只有三十余年的时间,但它为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做了准备。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呈现出一种开放而自信的宏大气魄和兼容并包的明快活力。
“初唐四杰”及之后的杜审言、沈俭期、宋之问等人使五言、七言律诗的体式得以固定,古、近体诗的界限得以明确;李白、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变现了雄壮刚健的内涵,王维和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更多地展现出盛唐诗歌空明静逸的一面,称盛唐之音;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诗史”杜甫的诗深刻反映了时代的悲剧,以韩愈、 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更关注内心世界而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则较多关注现实,到晚唐时期,杜牧和李商隐永怀古咏史和爱情主题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衰亡;唐代散文与小说成就显著,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发起的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传奇小说的创作十分繁荣;词的创作上,晚唐五代词人的才情令文学史别开生面,温庭筠创立“花间派”,还有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歌咏闺情抒写闲愁。
初唐四杰 王勃(650-676年),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百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滕王阁序》也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众人为之折服。 杨炯(650—约693年),其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边塞题材方面,代表作《从军行》。 卢照邻(约634—约686年),代表作七言歌行《长安古意》。 骆宾王(约627—约684年),代表作《咏鹅》。 “初唐四杰”对五言律诗的定型,唐诗风骨的形成都有贡献。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和组诗《感遇》(“感于心,因于遇”而作)三十八首。陈子昂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讲究风骨的诗歌理论,纠正了初唐绮靡诗风;与“四杰”,沈宋等不同,陈主张恢复“诗言志”的风雅传统,诗歌应该表现出对重大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强烈关注,具有阳刚之气,有“风骨”。
王维和山水田园诗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因其与佛教深厚的渊源,王维又被称为“诗佛”。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渭川田家》等。 王维的作品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禅理,大都呈现出一种清幽淡雅,静逸明秀的艺术魅力,他的创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总的来说,王维的诗可吟、可观、可思,他与孟浩然、裴迪、储光羲、祖咏等人结为诗友,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平淡”特色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盛唐著名诗人。代表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耶溪泛舟》等。他的山水诗上承谢灵运,下启王维,其作品主要写田园隐逸和山水行旅。孟浩然诗的风格,可用“平淡”二字概括。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渡荆门送别》《金陵酒肆留别》《早发白帝城》《侠客行》等。 李白的诗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达到了唐诗的顶峰,可概括为豪迈与飘逸,诗圣杜甫也赞誉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如果要为李白的诗意人生总结几个“关键词”,那么“诗,酒,侠,月”大致不会错,把酒、倚剑、问月和诗相交织,用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话说,李白“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秀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盛唐边塞诗派,由于盛唐开疆拓土的战争和正常的文化经贸交流往来的日益频繁,民族的迁徙融合的逐渐扩大,边塞生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诗人们继承前代反映战争主题的传统,把军旅生活的各个侧面,边塞特异的民情风俗以及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创作出或雄奇或悲壮的边塞诗,体现出盛唐知识分子立功边塞,奋发昂扬的时代精神。盛唐边塞诗派的诗人除了高适、岑参以外还有王昌龄,王之涣、崔颍等人。 高适(约700-765年),字达夫,世称“高常侍”。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 《塞上听笛》等。有传诵至今的佳句如:“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 岑参(约715—769年),世称“岑嘉州”。岑参边塞诗最令人称道的是奇绝丰富的想象,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封达夫出师西征》等。比较而言,高适、岑参的诗反映的是边关将士的奋发豪情,但高适重在写诗,直抒胸 臆,岑参则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磅礴的情怀——表现出深沉的现实主义。
• “诗史” 杜甫 杜甫(721-770年),字子美。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登高》(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望岳》《壮游》《兵车行》《丽人行》等。 杜甫以饥寒之身而常怀济世之志,所以作品中选择受剥削的下层百姓作为诗篇主人公,正面地展示他们在动荡时代的艰辛生活和悲苦心情,在以往的文人中比较罕见,这不但加强了文学关注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昭示出个人审美倾向性的重大变化;在诗歌艺术创新,特别是在律诗创作技巧探索方面,杜甫有集大成之功。为了扩大律诗的表现范 围,他的律诗总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著名的有《秋兴》八首,《羌村》三首,《秦州杂诗》二十首等,特别是《秋兴》,被誉为杜甫律诗登峰造极之作。 杜甫对诗史的贡献在于开法门无数:他的诗歌关注社会,关注百姓生活“感事写意” 的一面,为白居易、元稹等人发扬;讲究练字造句,这种形式方面的追求为韩愈、李贺等人继承;而杜诗在感事抒怀中频繁插入对时政见解的做法成为宋诗以议论为诗的先声。
加入华工考研各专业【微信交流群】 请加微信号:scutky8(备注年份+报考专业),获取免费直播课入场链接
|